椒江的紡織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下陳一帶,經過30多年的發展,目前椒江紡織企業有30多家,遍布下陳、三甲、洪家等地,2018年總產值在10億元左右。
椒江的紡織企業主要生產箱包布、防水布等工業用布,由于價廉物美,產品遠銷各地。經過多年發展,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用布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。
30多年前,在椒江下陳,紡織機“咔嚓、咔嚓”聲響起,椒江的紡織產業在這里起步。
從無到有、由小到大,經過30多年的發展,椒江紡織產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。據椒江區紡織行業協會阮孟康介紹,目前椒江紡織企業有30多家,遍布下陳、三甲、洪家等地,2018年總產值在10億元左右。
今年,行業依然保持平穩增長趨勢。數據顯示,2019年1-6月份,僅下陳街道12家紡織規上企業產值就達3.8億元,同比增長19.58%。
從家庭作坊成長而來
下陳是椒江紡織業發展的源頭。
椒江區紡織行業協會會長黃道友介紹,1984年,水倉頭村村民黃道秋發現螺紋珠布一類的衣料非常暢銷,他把想法告訴了在紹興從事紡織業的堂兄黃道聰。
在黃道聰支持下,黃道秋從紹興購買了兩臺紡織機,開始做起紡織生意,并取得了不錯的效益。
有了示范戶,下陳人立馬抓住這個機遇,紛紛買進紡織機做起了紡織產品,當時的水倉頭、前阮、勇進、街南等村,呈現出“家家織機響,人人織布忙”的火熱場面。
“上世紀80年代,紡織產品主要用于服裝生產,且供不應求,拿到路橋市場一下子就搶完了,根本不愁賣。”阮孟康說。
臺州金牛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阮廣法也是從家庭作坊開始,“我從1987年開始織布,機器從一臺、兩臺逐年增加。”阮廣法說,自己的發展也非一帆風順。
據他介紹,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,由于機器設備落后和技術水平缺失等多方面原因,原先紅極一時的紡織產業慢慢走下坡路,“雖然產值比上一年有所增長,但利潤卻下降了,多數企業只能維持生計,一些家庭工廠還因為虧空倒閉了。”
在這種情況下,椒江紡織業開始尋找新的市場。當他們了解到用來做書包、旅游包的箱包布走俏市場,迅速把織機改頭換面,紛紛織起了箱包布。
椒江生產的箱包布由于質高價低,產品很快銷售到全國各地,下陳的紡織業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據阮廣法介紹,一開始他們讓家庭織戶代為加工,后來告別作坊式,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廠房,織機數量也隨著良好的銷售形勢迅速增加。
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,隨著全球紡織業無梭化進程的加快,椒江紡織企業因為設備性能落后、新產品開發能力弱、生產成本高等因素,又一次陷入困境。
只有更新設備才能走出低潮,于是,椒江紡織企業開始引進全自動無梭噴水織機,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十多倍,產品質量也有較大的提高。
產業發展阻力重重
椒江的紡織企業主要生產箱包布、防水布等工業用布,經過多年發展,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用布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。
為何椒江的箱包布、防水布能夠這么多年保持穩定的增長?阮孟康說,近些年來,紹興、嘉興等地的紡織企業逐漸向高端領域進軍,生產箱包布、防水布等中低端產品競爭壓力小,但需求卻在不斷增長。
高端產品不僅重質量和設計,還要在品牌上下功夫,并注重后期市場的傳播推廣。而中低端產品不需要太多額外投入,生產也簡單,只要質量過硬,價格合理,銷售的壓力不是很大。
但與偏低的產業層次相對應的,是粗放的生產模式,即高能耗、高污染。紡織工業發展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,椒江的紡織企業也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性。
同時,金牛紡織還加大了環保設備投入,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率。阮廣法說:“對于一家希望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而言,這樣的投入是必須的。”
除了環保,椒江紡織業的發展也受到土地的制約。
“企業發展要土地,產業升級要土地,可下陳沒有那么多地!”阮廣法無奈地說,去年,金牛紡織在鄰近縣市買下一塊地,未來可能會在異地布局。
三德紡織也經歷了幾次搬遷,“2008年,企業從洪家搬到下陳,去年,我們又從下陳搬到了洪家新廠區。”王婷婷說,新廠區的生產布局會更加合理,有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。
轉型升級是發展方向
作為一個傳統產業,椒江紡織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里?
2011年,剛畢業不久的阮斌輝,開始接手家里的紡織生意,通過到上海、廣州、南京等地參觀學習,發現下陳紡織業與這些地區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。
“像紹興、嘉興等紡織企業聚集地,有很多先進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。”阮斌輝表示,柯橋等地基本都是規模化的紡織企業,在產品差異化、設計新穎度、產能集中度等方面都領先,并堅持用集群發展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。
“臺州不屬于紡織生產面料的重點基地,生產的產品相對附加值較低,都是基礎產品、一次性使用的產品,質量不高。”阮斌輝認為,隨著消費者需求提升,除了工廠設備需要更新,產品也要不斷升級,“我們淘汰了過去的一次性產品,生產加工高質量高強度的面料,還有防水、抗UV、阻燃等各種功能型面料,同時增加質檢品控,提高布面質量。”
作為從事毛針織產品開發與生產的專業企業,三德紡織將“獨立的面料設計和工藝開發能力”作為核心競爭力,并緊密結合流行趨勢不斷進行產品創新,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整體開發方案與落地產品。現在,該公司已成為瑪斯菲爾、阿瑪尼、HM等國內外一線品牌的重點供應商。王婷婷介紹,三德紡織從一開始就定位明確,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,走高端路線,在羊毛針織行業做精做專。
“我們每年投入一定銷售比例,保證研發資金,并成立研發項目團隊,和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開發項目,聘請知名專家當研發顧問。”王婷婷說,“接下來,公司將挖掘出產品更高的附加值,拓展產品的運用面,例如將面料用于沙發等家居品,用途更廣、功能更全。我們還要做服務型企業,為客戶提供面料的同時,還提供新的流行趨勢。”
產業提升、綠色發展、創新驅動,由制造向創造、速度向質量發展,這或許就是椒江紡織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。
老產業也能開“新花”
從普通家庭傳出的陣陣機杼聲,到越來越多的規上企業,椒江紡織產業已走過了30多年的歲月。
記者走訪了多家紡織企業,有依然在一線的老一輩創業者,也有接手企業不久的行業“新人”。采訪中,記者發現,他們對紡織產業的發展理念不盡相同,但目標一致,希望推動行業更好地發展。
老一輩創業者的步調穩健,不同于有些企業那樣裂變、跨越式發展,而是“邁小步,不停步,年年有進步”。他們認為,紡織產業做的是實業,要腳踏實地,做精做專。
而新一代創業者則喜歡求新求變,不斷地去嘗試。“把企業繼續傳承下去,需要不斷地創新,創新和傳承是相輔相成的。”他們覺得,企業要發展,就要投入,老廠區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,企業不能固步自封,也不能滿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績,而要把眼光投向更為廣闊的天地。
在轉變發展方式、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當下,紡織行業正面臨深刻重塑。傳統產業沒有新興產業看上去“光鮮”,但通過轉型升級,老產業也能開“新花”。
東陽市萊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“精工品質,精細服務”為理念,主要生產經營:紡粘無紡布,彈力無紡布,醫用無紡布,SSS無紡布,SMS無紡布等產品,是專業的無紡布廠家。
-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醫療與健康分會一屆四次理事會召開
- 防護到康復:彈力無紡布的醫療全場景應用
-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實現平穩增長
- 神奇的彈力無紡布:不織布的魅力與應用
- 阿拉爾產業用紡織品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
- 材料科技浪潮中,彈力無紡布的進階傳奇
- 蘇超火了江蘇南通家紡市場產品隨勢而上
- 醫用無紡布為何多選用彈力無紡布
- 1800 萬桶原油 斷供!美國油商焦慮